普洱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普洱058同城网 > 普洱热点资讯 > 普洱热点资讯 >  上海晗园历史,上海有哪些冷门且特色的老弄堂?

上海晗园历史,上海有哪些冷门且特色的老弄堂?

发表时间:2023-05-15 01:58:50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上海有哪些冷门且特色的老弄堂?       推荐一条线路,从复兴西路开始到余庆路。(附上手绘地图)      途中红色标记的是梧桐树路,一到秋天的时候街道两旁都会落满梧桐叶,而且这.

上海晗园历史

上海有哪些冷门且特色的老弄堂?

      推荐一条线路,从复兴西路开始到余庆路。(附上手绘地图)

      途中红色标记的是梧桐树路,一到秋天的时候街道两旁都会落满梧桐叶,而且这条线路在淮海中路附近的小马路,周边有很多历史名建筑和小众情调的餐厅和民宿店。

      从复兴西路开始走:

      复兴西路24号麦琪公寓

      复兴西路34号会乐精舍(卫乐公寓)

      复兴西路44弄玫瑰别墅

      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湖南街道办事处)

      西班牙式建筑,并不是因为是修道院,只是因为取名为:TheCloister(译为修道院)

      复兴西路193号3号楼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所

      英式花园住宅,红色双坡屋顶,***拉毛墙面

      复兴西路293复兴西里

      走进武康路:

      武康路40弄民国总理的官邸(唐绍仪旧居,门牌号为1号,里面走进去是一个弄堂)

      建于1932年,弄堂属于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原由董大酉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成时为比利时与法国商人合资组建的义品银行产业。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

      曾在此居住。

      武康路99号正广和老屋

刘靖基

      旧居,位于武康路和复兴西路路口,建于1928年,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原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同宋子文沆瀣一气的唐海安一度居住在此。

      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

      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并写下了《随想录》。目前巴金的后裔还居住在这个屋子里,故居是开放的。

      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

      建于1931年,装饰艺术派风格的公寓住宅,法商赉安洋行设计。民国时期为义品放款银行使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1921-2007)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117弄1号周作民旧居

      建于1943年,中西式混合风格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范能力设计。原为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1881—1955)旧居。

      武康路117弄2号李及兰旧居

      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谋部参谋次长

李及兰

      (1904—1957)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上海市市长

曹荻秋

      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240号开普敦公寓

      湖南别墅的对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是当年的英国公和洋行设立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当代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海关大楼、渣打银行等建筑,都是公和洋行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简练动感的造型、清秀流畅的线条。

      武康路274号郑洞国旧居

      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现代派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将、原全国政协常委

郑洞国

      (1903—1991)曾居住于此。

      武康路390号原意大利领事官宅

      平缓四坡瓦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两边设弧形环抱台阶,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这样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地中海风格主要指模仿希腊、意大利、法国南部等地区风格而建的洋房。

      武康路393号黄兴故居

      前期部分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后续部分建于1933年,装饰艺术派风格。1912至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1874—1916)曾居住于此。黄兴过世之后,“黄公馆”几经易主,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1937年迁往北京。这里还曾是上海电影厂的办公楼。

      武康路395号北平研究院旧址

      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由李石曾创办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北平研究院镭学所、药学所、世界社和世界中小学等曾在此办公。

      武康路858号东美特公寓(武康大厦)

      这座公寓由法商万国储蓄会于1924年投资建造,请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武康大楼犹如等待起航的巨轮般,以前曾叫诺曼底公寓。著名建筑设计师

邬达克

      早期作品。著名电影艺术家

郑君里

      、

赵丹

      、

秦怡

      、

孙道临

      等曾居住于此。(目前世界上仅存2个,现在也还是公寓,可以走进去看看,门口需要门卡,可以让住在里面的阿姨和叔叔帮忙开门)。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于1948年冬迁居于此,房间里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的石刻摆件和风景油画,墙上则挂着

孙中山

      和一些她与中外名人的合影。

      因为武康路以前是福开森路,属于法租界的领地,在这条路上漫步着许多法式、西班牙式及其他欧洲式的建筑,多以住宅为主,现在大部分住宅都以博物馆陈列馆的形式慢慢开放,有些也改成了旅舍或者餐厅,可以慢慢去探索。(我是去年秋天的时候去的,看到挺多建筑在内部装修。)

      我比较推荐秋天去,可以看落叶。

      题外话:关于余庆路,大部分游客觉得余庆路并没有什么特别,甚至还有些冷清,只是把余庆路作为过渡到衡山路的一条小马路而已,但是作为老上海人老法师,要告诉你,余庆路一定要去一下喽,因为余庆路两边可是上海市委各部级的保留住宅区,所以你会看到沿线两边的住宅区都有铁丝电网和警卫巡逻,推荐的是余庆食堂,在淮海中路进入余庆路的方向,一直走,你会在下个路口看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建筑,门口没有标志,里面就是像食堂一样的,凭券购买,传说是特供的,东西并不便宜但是凭券购买也就无所谓了,东西的质量比外面卖的稍微好点。如果没有券的童鞋,我的建议是可以在食堂门口看看有没有拿券的阿姨或者叔叔之类的,和他们求求情,看看他们能不能卖点券给你。(po主没试过,但po主表示里面的东西味道和质量确实和外面不太一样。)

      前方高能!

      由于之前在忙工作,很久没有更新,非常抱歉,为了表达歉意,这次还整理出了,我很早以前徒步(有些是自行车啦)的一些线路图和攻略给大家参考~

      中山公园-愚园路-江苏路-华山路-徐家汇

      预计耗时:1-1.5小时

      亮点:愚园路

      理由:典型的上海马路,两侧都是幽深的弄堂和小楼,而路边的梧桐都是生长了半个多世纪的。

      推荐:汪公馆(愚园路路136弄31号)现为长宁区少年宫

      徐家汇-衡山路-淮海路

      预计耗时:1小时

      亮点:衡山路

      理由:白天的衡山路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安谧,但是生长在上海的同志们一定知道,晚上的衡山路可是非常热闹的说,上海最早的酒吧一条街,各种露天的bar和巷子里的lounge,是夜生活的去处之一。早上去的话也有风味,各式建筑和梧桐,精品店和特色餐厅星罗密布,每条延伸的小马路都是上海市委各级的保留住宅区。

      推荐:香樟花园(衡山路2号甲)、衡山电影院

      延安西路-新华路-淮海路-华山路-徐家汇

      预计耗时:1.5小时

      亮点:新华路

      理由:新华路的建筑主要是以外立面的雕塑装饰而闻名的,路上有上海民族乐团等,还有很多小资情调的特色店,比如只卖各式啤酒的阿姨啤酒店(在上海小众比较有名,里面的啤酒品种很齐全,而且价格蛮有趣的,有的卖的比外面便利店的便宜有的却卖的比外五星酒店里面贵。)

      推荐:新华路329弄32号乙,前瑞典公使馆(由邬达克设计)

      徐家汇-建国西路-建国中路-建国东路-西藏南路

      预计耗时:2小时

      亮点:建国路

      理由:这条路太经典了,沿线全部都是租界风情,各式老建筑,都可以做一个都市旅游地图攻略了,一天都玩不够,满满都是故事。

      推荐:其实推荐得有太多了,但是又不知道该推荐哪个,都各有千秋吧,po主假装文艺推荐一家书店吧,汉源书店(绍兴路27号),屋主是尔东强先生(文青大概都知道吧,上海摄影艺术家),非常有特色的老上海书店,旁边有绍兴公馆,风情和风景挺好,不过菜真的不太好吃。Btw:其实这条路大家走到建国东路就会看到田子坊,然后对面就是日月光啦。

      淮海中路-汾阳路-东平路-乌鲁木齐路

      预计耗时:45分钟

      亮点:东平路、汾阳路

      理由:东平路不多说啦,看过《大城小事》的一定会问这个不就是在东平路拍的嘛~“最佳上海风光片”,东平路虽短,但是完全可以看成上老上海的一段缩影。汾阳路原为毕勋路,街道两旁全是遮天的法国梧桐树,汾阳路之于上海,就如同维也纳之于欧洲,曾是上海的音乐之路,汇集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等,街道两旁琴行和乐器行并列排开,路上行人或提琴,或背琴,是假装文艺青年的好地方~

      推荐: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汾阳路150号,原是司比尔门的私家花园后为白崇禧的官邸,现为德国宝莱纳餐厅

      东平路8号,蒋介石故居爱庐,法式花园住宅,是结婚时,宋子文为宋美龄准备的嫁妆

      东平路1号,1931年建,德式花园别墅,原为席德懿私宅,后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现为席家花园酒家

      东平路11号,1921年建,宋子文私宅(另一处在岳阳路145号),孟莎式坡顶住宅,法式建筑,有大露太和花园。现为“Sasha's”酒吧,《大城小事》的取景地。

      海伦路-溧阳路-四川北路-多伦路-山阴路

      预计耗时:1小时

      亮点:多伦路

      理由:虹口区原是上海的公共租界,也有许多文人墨客居住于此,当然还有犹太人~

      推荐:地铁4号线海伦路出站,一路慢慢走,并没有特别浓郁的租界风情,更多的是上海市井的生活。

      下次准备再整理个吃货一条街,等过段时间吧~

      —————————分割线———————————

      20151011更新吃货一条街~~

      背景介绍:秋意浓,贴秋膘;又到了可以放开吃的季节,特意在家附近转了转,找了一些本帮比较有名的小餐馆给大家参考一下,在卢湾区进贤路附近。

      春餐厅(每周一至周五晚市营业,周末双休)

      没有菜单,没有菜价,全是老板娘一个人说了算,你就管吃和付钱就好

      地址:进贤路124号(近茂名南路)

      人均:135元

      招牌:酱鸭、油爆虾、毛蟹年糕(强推年糕)

      阿拉人家上海菜

      一般的本帮菜馆

      地址:进贤路120号(近茂名南路)

      人均:110元

      招牌红烧肉、苦菊双脆、油爆虾

      一家人餐厅

      一般的本帮菜馆,在兰心和春餐厅隔壁

      地址:进贤路128号(近茂名南路)

      人均:75元

      招牌:咸蛋黄狮子头、梅干菜油爆虾、酱爆猪肝

      兰心餐厅

      专业20年,弄堂滋味

      地址:进贤路130号(近茂名南路)

      人均:66元

      招牌:红烧肉、油爆虾、干烧鲳鱼

      茂隆

      上过不少美食杂志,不少明星也来吃过

      地址:进贤路134号(近茂名南路)

      人均:110元

      招牌:尖椒红烧肉、酱鸭(强推)、酒香草头(用白酒喷的)

      天鹅申阁

      童年记忆的老式西餐馆

      地址:进贤路169号(近茂名南路)

      人均:150元

      招牌:老式炸猪排、鸡丝焗面、土豆特色

      海金滋

      浓油赤酱,家常本帮

      地址:进贤路240号(近陕西南路)

      人均:55元

      招牌:葱烤大牌、酱鸭、酒香草头(用白酒喷的)

      玲珑餐厅

      老板很霸道,但就是喜欢这种霸道总裁的感觉~喜欢点一份椒盐排条就着饭吃可以吃2-3白米饭~

      地址:陕西南路57号(新乐路口)

      人均:75元

      招牌:腐乳空心菜、红烧豆腐小黄鱼、椒盐排条(强推)

      永兴餐厅

      隐匿于老弄堂中的传世小店

      地址:复兴中路626弄

      人均:70元

      招牌:鸭肉蛋黄卷、雪菜腰果、椒盐排条

      兰亭餐厅

      典型的夫妻老婆店

      地址:嵩山路107号(近太仓路)

      人均:60元

      招牌:鸡骨酱(强推)、腐乳空心菜、椒盐排条

      其实这条路上餐馆还是蛮多的,这边介绍的几家都是比较老的,还是蛮夫妻老婆店的,都是有些年头的,大家可以去试试上海小市民们的日常餐饮店。

上海有哪些冷门且特色的老弄堂?

      正如提所说,想知道现在上海有哪些冷门的,特色的老弄堂。不需要特别有名气的那种。

上海有哪些冷门且特色的老弄堂?

      魔都上学四年,周末就爱个出门走街串巷,掏出最local的老上海力荐【老城厢——光启南路、小南门、老西门】亲拍多图预警,两条线路推荐^O^/多处在拆迁整顿中,再不去要被现代化车轮碾压变味儿了。

      其他答案大多是徐汇区1号线徐家汇公园~陕西南路和其他散落在各处原租界气派老洋房,写点和你们不太一样的有生活市井气息(棚户区?)老市民扎堆的黄浦区【老城厢】。

      先解释【老城厢】是哪

      ☞上海老城厢——上海历史的发祥地。

      乒乒乓乓咚咚锵锵

      ⊙▽⊙

      历史来了

      →_→

      北宋时期,出现了上海早期的居民聚落和官方机构——上海务。

      南宋时期形成市镇。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立上海县,从此成为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明代中叶倭患不断,上海人民“众志成城”,建筑起城墙,有效地抵御了倭寇侵扰。

      上海开埠后,城墙日益成为上海县城步入近代化的障碍。辛亥革命后城墙被拆除,县城与租界及城外华界连成了一片。

      那么问题来了,【老城厢】具体在地图上哪块??

      答案☞基本上是中华路人民路两条弧形路围城的椭圆这块

      东南西北分别有地名【小南门】【小北门】【老西门】【老东门】,其中只有北门被修复为地标景点,其他的只有地名儿了。

      那么还有人要问,这么大个鹅蛋地盘儿,最没有哪几条路和路线推荐呢??

      游览的核心是南北纵贯线【光启南路】

      推荐漫步线路有两条,这两条你都可以倒着走。所以×2是四条。

      【线路一】地铁【小南门3号口】~【老西门站】

      【线路二】【10号线豫园站3号口——小南门】

上海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谢邀。

      就说说历史上的人物吧,说得不全,仅供参考。

      黄歇,他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便是作为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

      这位黄歇生于何年?不知。但卒于何年,人们却记住了:公元前238年,如果活到今天,总有2250多岁了。他是楚国人,楚考烈王时,黄歇担任令尹即宰相,立下赫赫战功,便受封于吴。广袤而富饶的苏州、松江,包括现今浦江两岸,均是他的封地。他在吴地对黄浦江作了初步的疏浚,于是人们记住了他。南宋咸道七年即公元1171年,人们正式为上海的母亲河命名,将它称之为“黄歇浦”,简称“黄浦”,而文人骚客更多的是喜欢把它叫作“春申江”。见多识广的上海人是怀旧的。1872年,由上海人创刊的第一张报纸被定名为《申报》,以后干脆将上海这座城市也称之为“申城”。一直到今天,上海还有一份生活服务类的报纸叫《申江服务导报》。

      黄道婆

      她生于何年?不晓得。卒于何年?也不明确。现在上海龙华东湾村修建的一座黄道婆墓里,既无尸骨也无衣冠,只不过是寄托家乡人民对她的一份念想。据考证,黄道婆大约出生在13世纪中叶上海乌泥泾一个贫困的黄姓农民家里,有说她当过童养媳,有说她当过道姑。但是这位黄道姑对上海的贡献绝对巨大。当年她从故乡漂泊到天涯海角琼崖时,从黎族妇女那儿学到了一套当时最为先进的纺纱织布技术,于是在元贞年间带着一架木制的纺机,与其他纺织工具漂洋过海,回到了上海乌泥泾。她手把着手教当地乡亲从植棉开始,然后轧花弹棉推弓,再纺纱织布。有了纱织机、织布机,“人即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用现在的话来讲,靠着织布,当地农民过上了安康日子。于是这些技术不胫而走,从乌泥泾流向浙江,流向全国。到了明朝初叶,以松江一府之力生产的棉花棉布,竟可“衣被天下”。

      夏元吉

      这位夏元吉显然没有上面那两位有名气,但他与上海人民的母亲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明开国之初,吴淞江中下游130余里的江面泥沙壅塞,苇芦丛生,快成了平地。二品大员的夏元吉身着布衣,宵衣旰食,整整两年过家门而不入,率领20余万民工日夜辛劳,终于根治了吴淞江的水患,使苏州河与黄浦江有了现在这般格局。更为重要的是,自此以后,万吨以上的巨轮可以从长江口沿黄浦江一直抵达现今称之为老城厢的原上海县城之下,为上海开埠乃至成为远东最宏伟的大都市奠定了基础。

      大家都知道徐家汇因徐光启得名。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徐光启诞生,他和利玛窦一起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中国最早译成的数学名著,他写就的《农政全书》《泰西水法》《测天约水》等60余部学术著作,是最早向国人推广先进的近代西方科学的著作。睁眼看世界,徐光启堪为第一人,没有徐光启,哪有徐家汇之名?

      陆家嘴同样因以在这里居住的陆氏家族而得名的。嘉靖年间,倭寇横行,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文学大家陆深的夫人梅氏捐田500亩、银2000两,拆掉自己家祖屋围墙,与上海市民一道,在嘉靖三十二年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了上海城墙,抵御了倭寇入侵。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